一场跨越77年的“相聚”!
【资料图】
“大哥,77年了,我来看你了”眼前这位靠在车窗边流着眼泪,遥望着烈士纪念碑的老人叫曹建军,今年已经91岁高龄。他口中的大哥叫曹增寿,如果活到今天应该是96岁了,但在1946年9月的解放兰村战斗中,大哥曹增寿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岁。而此时,14岁的曹建军和家人并不知晓,只知道大哥参军后就一直没有音信。
曹建军老人的小女儿曹淑杰说,她从记事起就常听到父亲念叨着大爷的名字,父亲告诉她们四姐妹,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他大哥曹增寿的墓碑,哪怕是只能找到一个名字也好。这不仅仅是他的心愿,也是曹淑杰的爷爷临终前的遗愿。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只知道曹增寿1945年参军时,是胶东军区5师的战士,只了解他在战场上牺牲了,其他的信息一概不知。
一直到64年后的2010年,他们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胶东军区5师在1946年解放兰村的战斗中牺牲了不少文登籍的战士,曹建军老人当即委托自己的孩子们多方打听,终于通过有关部门打听到了曹增寿烈士的信息,更是通过大哥当年的战友知道了大哥牺牲时的情况。
“后来当我们得知在文登烈士陵园的英烈名录墙上找到了曹增寿的名字,就一直很想带着父亲回到祖籍祭拜,但因为父亲的身体原因,一直拖了十几年,直到父亲的身体有了好转后,他强烈要求回来祭奠大哥。”曹建军的女儿曹淑杰说。
“我大哥是在打兰村的时候牺牲的,那时他端着枪正在跨越战壕冲锋的时候,一颗子弹把他打倒在了壕沟里,他就这么没了”曹建军老人一边哭一边表述着大哥曹增寿烈士牺牲的场面。含混不清的话语虽然断断续续但却始终在努力地讲述着,一行热泪顺着眼角流在老人的脸颊,掉在衣服上。
曹建军老人的女儿曹淑杰非常感谢文登区烈士陵园管理服务中心的热情接待,她说自己第一次联系烈士陵园时,心里是没底的,毕竟正值清明期间,陵园的工作特别忙,而她们到文登的时间还是在中午12点。但没想到的是,文登老家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她们此行给予了特殊关照,不仅安排了人员接待,还为她们提供了一切服务保障,让父亲终于了却了77年的心愿,也让爷爷能含笑九泉。
多年来,文登区烈士陵园不仅是文登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在为烈士寻亲,寻找英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曹增寿烈士只是文登区烈士陵园英烈名录中的一个缩影,如同那7700多名烈士,他们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历久弥香。看到英烈名录墙上的那一串串名字,就是一个个符号,更是一句句誓言、一支支火炬。他们激励着我们不畏艰险、砥砺前行,他们指引着我们不负韶华、踔厉奋发……
伟大的英烈,永垂不朽!
红色的沃土,生生不息!
(通讯员 刘博)